中文名: 克萊斯勒

英文名: Kreisler, Fritz
生 於: 1875/02/02
卒 於: 1962/01/29
國 籍: 奧地利
樂 派: 二十世紀音樂



克萊斯勒是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相信大家都聽過他的著名的作品《愛之喜》、《愛之悲》、《美麗的露絲瑪蓮》以及《中國花鼓》等。

1875年克萊斯勒出生於音樂之都─奧地利的維也納,他的父親是名醫師,是一名業餘的提琴家,熱愛音樂,克萊斯勒四歲時,他的父親即開始教授他小提琴,之後由小提琴名家奧伯(Jacques Auber)指導,七歲時即登台演出,同時考上了維也納音樂院,在校主要學習小提琴及理論,他成了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

在維也納音樂院求學期間,跟隨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學習小提琴,與布魯克納(Bruckner)學習樂理。三年後,克萊斯勒進入巴黎音樂院,師事小提琴大師馬薩(Massart)。1887年當年十二歲,他與年長他十歲左右的小提琴學生同獲得首獎畢業。

接下來的他在音樂事業上的發展並無如期順利,一直到1901年,他第二次赴美國演出,才大獲成功。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克萊斯勒返回奧地利從軍,在1914年因為受傷而退伍,之後便前往美國,然而因為美國當時反德情緒高昂,他只好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一直到1919年才再次於紐約登台。

1924-1934年期間,克萊斯勒定居德國柏林,納粹掌權,克萊斯勒反對納粹,於是克萊斯勒入法國國籍,1939年後再次遷居美國,並在1943年入美國籍。

1941年時發生了一場車禍,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幾乎被認為沒有希望重返舞台,一年後他就重登上舞台,演出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1947年11月1日於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他的最後一次公開演出。1962年1月29日逝世於紐約。

克萊斯勒留下不少的小提琴小品,到今天還是非常受到喜愛的樂曲。在克萊斯勒年輕的時候擔心自己名氣不夠大,世人不願接受他的作品,所以他曾模仿古典浪漫時期音樂家的風格,創作許多樂曲,並將樂曲註上知名音樂家的名字,使得他的作品可以迅速地廣為流傳。他也寫下貝多芬及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中的裝飾奏(Cadenza),也成了今天小提琴家最常演奏的版本。

http://comemusic.com/book.composer.php?select=book_composer_info&inst_index=41





克萊斯勒 F. Kreisler 1875-1962 - 慈慈的秘密 - Yahoo!奇摩部落格

別以為追星族追偶像的情況,只有現代才有喔!早在一百多年前,樂迷們為了欣賞克萊斯勒演奏小提琴的風采,就可以千里迢迢,翻山越嶺,連當時有名的演奏家,也會專程搭飛機去捧場呢!克萊斯勒四歲向父親學小提琴,沒想到他進步神速,在七歲就以音樂神童身份進入維也納音樂院讀書,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優秀學生,畢業後,克萊斯勒前往巴黎音樂院深造。沒想到年僅十二歲的克萊斯勒,就獲得了「羅馬」大獎的首獎,從此名震江湖~啊,不,是音樂界。到底克萊斯勒的小提琴音樂有什麼魔力呢?我們欣賞一下這首「愛之喜」就知道了,這首曲子深受維也納地方舞曲的影響,聽起來甜美而浪漫。
        克萊斯勒不僅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也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他創作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音樂喔!但是,早期的克萊斯勒要發表自己的作品時,竟然不是用自己的名字來發表,是不是很奇怪呢?原來克萊斯勒是怕自己太年輕,不夠有名氣,所以就借用一些大師的名字來發表,這對重視著作權的現代人來說,實在是太另類了!雖然如此,但是克萊斯勒的作品當然還是有一定的水準,才會引起大家的討論。而克萊斯勒為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寫裝飾樂段,可是成為後世小提琴家演奏時的最愛。「裝飾樂段」是作曲家為了展現獨奏者的技巧特別寫作的,被克萊斯勒巧妙地運用,讓演奏會更精彩了!後來的小提琴演奏會就常常運用這種方式,小提琴家就可以盡情地展現個人的技巧囉!克萊斯勒除了自我創作,對於別人好聽的曲子也是愛不是釋手,而加以改編喔!像德弗乍克大師的「幽默曲」,就是克萊斯勒在德弗乍克身患重病的時候,在大師家的牆角發現的。現在仍是克萊斯勒最受歡迎的演奏曲目之一哦~德弗乍克如果天上有知,應該會很開心吧!現在就讓我們就一起來欣賞~
        克萊斯勒的音樂就像他的平易近人的個性一樣,很有親和力。古典音樂透過他的改編,能讓原來的嚴肅、深奧,變成帶有流行音樂的色彩。不過,說到這裡,大師可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克萊斯勒是一位不愛練琴的音樂家,他一直認為,太多的練習其實是有害的。痛恨排練的克萊斯勒即使和大牌的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合作也是一樣的懶惰,可是拉赫曼尼諾夫可不會放任他所欲為。由於拉赫曼尼諾夫的堅持,他們至少排練了五次。根據拉赫曼尼諾夫的說法,克萊斯勒每次總是說,夠完美了,不需要在練習了!不過,拉赫曼尼諾夫卻認為,他們可以再演奏的更好。同學在學樂器還沒有爐火純青之前,還是別模仿克萊斯勒大師的習慣才好。克萊斯勒還曾到過中國上海舉行演奏會,也因此深受中國風的影響,所以運用中國音樂裡的「五聲音階」,譜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花鼓。現在,讓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中國花鼓」,體驗迷人的中國風情。

連結網站:http://www.pts.org.tw/~web02/classic/25.html







仁慈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克萊斯勒生於1875年02月02日的奧地利醫生家庭, 他4歲由父親啟蒙習琴,7歲破格進入維也納音樂院學習作曲與小提琴,並於12歲完成學業畢業!後來至巴黎音樂院隨小提琴家威尼阿夫斯基的恩師Massart進修,Massart曾告知克萊斯勒的父親-雖然我教過像威尼阿夫斯基等優秀學生,但小克萊斯勒是其中最優秀的一位!(註)

小克萊斯勒在完成音樂院學業後便展開演奏事業,但他在20歲左右還是暫時棄樂從醫,入大學學習醫學與人文學科。稍後並入伍從軍。在二十世紀初他結識一個女孩名為哈莉葉,之後他倆結婚,太太成了克萊斯勒的經紀人。克萊斯勒非常依賴太太,因為她既是情人又是經紀人,還是克萊斯勒的照顧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地利被併入德國,克萊斯勒入伍參戰,看見許多生靈死傷,而他太太則擔任護士照顧傷者,由於他的仁慈心,戰後克萊斯勒資助二三十個孤兒的生計,因為他們的父母死於戰火,克萊斯勒不忍他們無依無靠。也因為資助眾多孤兒,曾使得克萊斯勒長期背負強大的經濟壓力!


指揮家奧曼第與克萊斯勒的珍貴合影

當然克萊斯勒的義舉不僅如此,他曾在英美捐出巨大金額的唱片版稅給當地慈善機構,且由於克萊斯勒的慈悲心,他一輩子慈善義演不斷。我想就是因為克萊斯勒的仁慈心腸才使得他的琴音除了甘美宜人之外,還能流露出感人的溫暖味道吧?


註:關於克萊斯勒往巴黎音樂院隨Massart進修一事有其他記載,有一說為他十歲拿到維也納音樂院金質獎章後,又得到巴黎音樂院的獎學金,因此他就前往巴黎音樂院隨名師Massart深造
 
 
克萊斯勒後來資助二三十個孤兒除了跟醫生父親與自己讀過醫科有關之外,跟他的太太亦有些關係。克萊斯勒的太太曾在戰時擔任護士,以下是他們的合影。

據米爾斯坦自傳所說,克萊斯勒的太太很會照顧克萊斯勒,並且她會敦促丈夫發展音樂事業是個女強人,所以說克萊斯勒的太太是克萊斯勒成功背後的推手,一點也沒錯!

 
 
 
 
克萊斯勒並不是一位喜歡練琴與排練的弦樂大師,他只要把譜背起來之後就不存琴譜,所以他可以在舞台上即興使用不同的弓法與指法創造出即興的感覺!

大體上無論是技巧再艱難的樂段,克萊斯勒習慣使用弓根或弓尖或上半弓演奏,他很少用長弓或全弓演出,因此有人說克萊斯勒的弓法短而堅實。如果聽克萊斯勒的錄音將會發現他的語法也許有時鬆散,但其樂思卻好像源源不絕,即使是大家演濫的曲子,克萊斯勒仍有獨樹一幟的樂句與章法!這正是其稱為大師的奧妙處。

 
 
 
關於克萊斯勒還有很多故事,其實他並不是個聖人,克萊斯勒也是有缺點的。
米爾斯坦與霍洛維茲年輕時某次遇到克萊斯勒,克萊斯勒問他們:年輕人,你們賭錢嗎?米爾斯坦與霍
 
洛維茲回說:大師!我們不賭錢。(其實是因為米爾斯坦他們年輕時根本沒甚麼收入,怎麼可能有餘錢可
 
賭博)克萊斯勒聽完說:很好!你們是好孩子不賭博......
後來米爾斯坦與霍洛維茲有次好奇去賭場逛逛,結果看到克萊斯勒居然在下賭而且情緒高昂,為了避免
 
尷尬,米爾斯坦與霍洛維茲趕快轉頭離開......
不過我想想克萊斯勒的太太是有名的母老虎妻管嚴,克萊斯勒可能也沒甚麼大錢可賭,聽說克萊斯勒是
 
覺得數字賭博遊戲很刺激?!這或許是克萊斯勒舒解壓力的某種方法吧?
 
 
說到海飛茲雖然與克萊斯勒是同月同日生,但是兩位小提琴家之王個性卻天差地遠,海飛茲與聽眾刻意
 
保持距離而克萊斯勒卻是想與聽眾打成一片。因為克萊斯勒與海飛茲個性實在差太多,所以海飛茲很少
 
演出克萊斯勒寫的小品。
 


http://tw.myblog.yahoo.com/jw!ivj9FnWBQkFXYoDtxu1rrg--/article?mid=101
仁慈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 ♬音樂帝國♬ - Yahoo!奇摩部落格

 




 


 



他的作品,並非全部是寫給小提琴演奏的,他還寫過兩首輕歌劇。但是,他的傳世作品, 主要是一些小提琴的獨奏小品。除了原先就掛上自己名字的小曲,如「愛之喜」、「愛之悲」、「美麗的羅莎瑪琳」、「中國花鼓」、「維也納綺想曲」之外,他早年還在他的獨奏會中,加入一些他自稱在法國南部一個修道院找到的一些巴洛克時代作曲家遺留下來的作品。1935年,紐約時報一位記者按照他 所說的作曲者,想要找出原稿卻遍尋不著。他和克萊斯勒聯絡上,經追問下,終於揭穿了這個有名的騙局:



原來這些曲子全是克萊斯勒自己仿古所創作的。他的用意,無非是在事業初期名氣還不響亮的時候,借用一些已成名,而且早已作古,死無對證的作曲家的名字,好讓節目單上的曲目看起來更吸引人一些。免得作曲者從頭到尾都是克萊斯勒,很可能便沒有人要來聽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提琴家,演奏自己的曲子。其中貝多芬那首的裝飾奏,完成於他十九歲那年。光輝燦爛的小提琴技巧呈現,巧妙地編織在連貫貝多芬原曲旨趣的樂念之間,是除了姚阿幸寫的裝飾奏之外,至今最常被小提琴家選用的裝飾奏。



重要作品


維也納綺想曲 (鋼琴與小提琴) - 1.Moderato 

簡單的輪旋曲(取材自貝多芬的旋律)Rondino on a theme by Beethoven 

前奏曲和快版(帕格尼尼曲風) Praeludium and Allegro in the style of Pugnani 

愛之喜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31218270


 




http://tspo.pixnet.net/blog/post/16632566
06/15 《西貝流士》北歐巨匠 vs.《克萊斯勒》小提琴之王 @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 痞客邦 PIXNET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