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查廉頗的負荊請罪典故

廉頗與藺相如這兩位趙國名人

在歷史上留有許多的故事

每個故事或許大家都稍有耳聞

但是對於故事與故事之間

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連

可能就不是這麼清楚了

這就是我覺得歷史故事缺乏的地方

缺乏連續性

時間應該是一種毫無間段的過程

但是可能因為研究與教學的需要

被切成一個個的片段

是無法避免的

但是

即使是這樣

最後要做的事情還是必須要組合在一起

才能從而了解整個是情的原貌(只能說是拼湊模擬想像出當時的狀況)


舉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就有好幾段

長平之戰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廉頗老矣

 

這種形式或許就是紀事本末

而非紀傳體吧


{春秋包叔牙}



在齊國的時候, 有一個齊桓公,他在登位之前,他的兄弟公子糾曾派管仲暗殺過他, 但沒成功!後來公子糾與管仲跑到了魯國去.



齊桓公寫了一封信給魯國 : 公子糾是我哥哥,我不忍心殺他,希望魯國能代替我處罰他.至於管仲等人,我實在心有不甘,所以請你將他們交給齊國, 不然我將派兵攻打魯國.



公子糾被殺死了, 其餘的人見主人死了便也自殺了,只剩下管仲甘願被送到齊國.

當管仲回到齊國時, 齊桓公卻實要殺他, 但卻被齊桓公的導師包叔牙反對了!



包叔牙說: 千千萬萬殺不得呀! 為了國家的長遠打算,要能領導諸侯,稱霸天下,我怕沒這能力



齊桓公:那誰有這能力呢?



包叔牙說:管仲! 所以你不能殺他!



其實管仲早就知道了這點, 所以敢回到齊國.

然而齊國的政治就在管仲, 包叔牙等的幫助下, 國家一天比一天強大.

在齊桓公就位的第七年, 齊國就成了最早的霸主!







{戰國廉頗負荊請罪}



戰國後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諸侯國,都想要稱雄天下,相互兼併的鬥爭十分激烈,戰爭的烽火燃遍了整個中國大地。頻繁的戰爭產生了眾多的軍事家,趙國的廉頗就是活躍在當時軍事舞台上的著名將領。 

當時趙國的疆域包括現在的河北、河南、陜西、北東各一部分,國都邯鄲是歷代的軍事要地。趙國的西鄰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不斷向東擴張勢力。使趙國面臨著被秦國逐漸蠶食的威脅。趙國以廉頗為干城,使秦國難以東進。他驍勇善戰,名振天下,前後四十多年,為趙國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業。 



公元前三0六年,秦昭王即位。他在安定了國內的局勢以後,便不斷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率領趙軍奮力抵抗,打退了秦軍的數次進攻,迫使秦王只好和趙國講和。 



公元二八五前年,秦昭王和趙惠文王約定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會談,秦國暫時停止了對趙國的進攻。 

公元前二八三年,廉頗率領趙國軍隊打敗了齊國,奪取了陽晉(今山東鄆城縣西)。當年,他因戰功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主持趙國的軍事。從此,廉頗的聲名也就傳遍了各個諸侯國,使趙國保持了此較強大的地位。 

公元前二六五年,秦、趙雙方的軍隊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下)相峙。這時,趙惠文王已死,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繼位。趙國的國勢已大不如前,廉頗統帥趙軍,他針對秦強趙弱的形勢,採取守勢,築壘堅守,不與秦軍直接交鋒。秦軍多次挑戰,廉頗堅守不出,想以長期堅壁固守消耗、疲憊對方,迫使秦軍不戰自退。奏軍屢屢求戰不得,就千方百計地想要去掉廉頗。他們散布謠言說:「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括。假如趙括擔任大將,秦國就非敗不可了。」趙王不知是計,輕信了謠言,埋怨廉頗堅守不戰,有失國威,改派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趙括雖然自幼熟讀兵書,但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他指揮軍隊和秦軍交戰,被打得落花流水。趙括本人被殺,四十餘萬趙國官兵被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大軍。這時,趙王後悔不迭,才重新起用廉頗統兵。 



公元前二五一年,燕王聽從丞相栗腹的意見,以為長平一戰,趙國國內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大概有機可乘,就派兵進攻趙國。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英勇奮戰,大破燕軍,殺死了燕車主將栗腹,並乘勝進軍,包圍了燕國,燕國只好割地求和。廉頗因功封為信平君,代理相國。 



廉頗不但勇猛善戰,而且顧大局,識整體,勇於改錯,有著高尚的品德。這更使他在戰國後期的軍事將領中出類拔萃,受到各國的尊重。 

公元前二七九年,趙國的外交家蘭相如因為先後挫敗了秦王的詭計,維護了國家尊嚴,被拜為上卿,位居於廉頗之上。起初廉頗自恃戰功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藺相如。但相如總是主動避讓。後來廉頗知道藺相如是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讓秦國有機可乘,才處處忍辱讓步,於是感到十分慚愧,就解開上衣,背負荊條,去藺相如家請罪。他見到蘭相如即跪倒在地,誠懇地承認自已的錯誤,請求寬恕。他們從此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和共同扶助趙國、增強國力的政治家、軍事家。這就是著名的「將相和」故事和「負荊請罪」典故的由來。秦國得知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睦,很長一個時期內,對趙國就不敢再輕易侵犯。 



廉頗到了晚年,因趙王聽信奸言,被剝奪了兵權,只得客居異國,但仍然思念趙國,最後鬱鬱而死。 







{楚客報絕纓}



楚莊王一次宴客,乎有風吹熄燭火,庭上一片漆黑;此時有人趁亂對莊王愛妃不軌,被愛妃摘下帽子,並告訴楚莊王。楚莊王便在燭火點燃前說:孤家希望大家都喝的很盡興,現在大家都把帽子拿下,好好喝個痛快。因此,該名對莊王愛妃不軌的人,便逃過一劫。爾後,某次戰爭,有位將軍從頭到尾都在莊王馬前,不惜自己性命的保護莊王,為莊王奮戰。莊王覺得奇怪問他,他答:王是否記得過去被摘下帽子的人。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112637


{秦穆公飲盜馬}



秦穆公一次愛馬走失,找到時發現一群當地土著已將馬殺來吃。秦穆公便說:吃馬肉不喝酒,對身體有所影響。於是,命人送酒給土著。過幾年,一次戰爭,秦穆公大敗,突然,一群人從旁冒出,救了秦穆公一命。此批部隊,便是當年殺馬又獲贈酒的土著。

參考資料知識+ 和http://seehi.fayay.com/phparticle/article.php/113和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class_paper_open.htm?d=2001-11-25&e=555555&t=.htm&j=14&f=main&v=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