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完上官鼎的《 雁城諜影》這部作品
想上網找一些別人的心得分享
不過發現網路上竟然沒有甚麼人在討論這部作品
所以興起了寫一下這部作品的心得
也順便參雜上一些《王道劍》的感想
基本上是不會爆雷的
只是對於書中幾幕比較印象深刻的地方做評論
所以沒看過的人也可以安心閱讀
要說這兩部作品做特別的地方
我覺得在於人物政治上的心理描寫
尤其是在《王道劍》裡頭
前兩冊有幾乎一半左右
都在描寫明初朱元璋為皇太孫孫允炆安排接班的政治角力
因為小說都不在手邊
就用記憶中來說
有些官職可能不有既得這麼清楚
先說王道劍中最深刻的政治心理描寫的橋段
第一是朱允炆登基之後
遵照太祖遺訓
將方孝孺從四川延攬入閣
委以擔任翰林學士之職
其職為當時文官之首
但方孝孺推辭不受
推薦應由待在建文帝身邊較久
在宮中任官較資深的黃子澄來擔任這個職位
其實原本太祖的想法是由方孝孺來擔任此職位
但是方孝孺推辭的理由
卻是考慮到黃子澄心裡可能會不服
黃子澄是科舉出身在建文帝身邊很久了
由方孝孺這個非科舉出身的人空降擔任文官之首
將來在推動建文新政的時候
一定會遇到底下的人心裡不服
而對政令陽奉陰違的阻力
所以在這時候推辭先擔任翰林侍講之職
由黃子澄自己擔任文官之首之職
自己出意見的時候他以比較聽得進去
在執行的時候也比較不會遇到阻力
畢竟自己就是主官
推動政策的時候不會搞小動作穿自己的小鞋
方孝孺完全考慮到當官的心理
這是招高明的妙著
而剖析這個心理的
小說裡頭又是藉由旁邊看到這一幕的人
用心中的OS來描寫出來的
這段推辭的戲碼
在正史中有沒有描寫我不清楚
但是推辭之時這兩人的心裡描寫
卻一定是作者自己揣摩的
但是卻揣摩的非常傳神
這樣的政治角力心理
如此細膩的描寫出來
我推測一定是劉兆玄在政府部門中任職以久體會出來的
而他最後也擔任的中華民國的文官之首 - 行政院院長
所以這段揣摩以他的資歷
來描寫在我看來特別有說服力
第二是
在李景隆率領京師大軍討伐燕軍的時候
第一次包圍北平城時
被守城的燕王長子朱高熾夜襲後
第一件事情應該是當機立斷的聚集快打部隊去反擊
但是主帥做的事情卻是立馬把手下的將領找來開檢討會
錯失反擊破城的良機
而在後來圍城的時候
攻破了一個城門之後
大家想的也不是如何攻下北平城
而是功勞會被先破城門的人搶走
所以大家都扯他後腿
又錯過一次破城的良機
最後是燕王帶回寧王那邊搬來的救兵解救這次圍成的危機
這種將領遇到失誤的時候
不是想著解決問題
而是馬上開檢討會來歸屬責任
以及要建功的時候不是想著大家同心協力
而是想著到時候功勞要分給誰
這種典型的政治內鬥戲碼
可說是描寫得傳神讓看得人覺得精采
但是同時在現實中的經驗也是如此
卻又讓人感到無奈
有當過兵的男生都知道
在圍成之時被朱高熾夜襲成功後
開檢討會這種事情
就好像當兵的時候遇到甚麼缺失
解決方法也是馬上開檢討會
所以看到這段的時候
讓人不經搖頭覺得失望
因為當時圍成的是精銳部隊
卻因為主帥無能死傷慘重
這兩個橋段大概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了吧
其實在武林對決的地方
描寫的最好的地方
我也覺得不是在於對打之中
而是如何打方式
像是有一段在少林寺裡頭天尊武功奇高
當時沒有人可以打敗他
應該採用圍攻之法
但是少林寺自持為名門正道
不屑採用街頭圍攻打法
而採用車輪戰的方式
雖然在江湖出身的方冀眼中他們很蠢
但是後來也為他們捨身車輪戰
用送死來拖延時間的氣節所感動
再來說說《雁城諜影》的感想
老實說我覺得這部小說讀起來沒有很精彩
只有最後再營救方先覺那段
讓我有點緊張刺激的感覺之外
其他得地方讀起來都有點平淡
像是序章中用信件來說出男主角最後死於空戰
而書中前半段描寫了大量的空戰場景
卻在最後沒有說明他是如何戰死的
讓我覺得收尾的有點愕然
不過整體來說
這部小說的主角應該是衡陽城才對
故事是以五位高中死黨的角度來述說
其中早期穿插了大量譚唯峻飛官的視角
所以才會奉他為前半場的男主角
不過在小說的後期
他其實幾乎只是過場角色而已
只有在需要空中支援救人或傳遞重要情報的時候
他才會出來擔任跑腿人
而故事的主角五位女高中死黨
老實說在第四章衡陽保衛戰的時候
出場的時間也不多
董森算是有稍微跟守城的國軍一起出任務的角色
但是對於他中彈而死的橋段
卻是草草的帶過
來說說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吧
首先是方先覺在投降之後
被囚禁在教堂中
被日軍以及南京行政院派來的專員誘勸擔任南京政府的先和軍
簡單來說就是要他當漢奸的意思
方先覺抵死不從
當時的中村大佐建議來硬的
用刑求的方式讓他屈服
但是指揮官橫山勇聽從醫官及南京專員(以及方先覺軍校同學,後來抗戰後在南京擔任偽軍的人)的建議
採用懷柔的政策來勸降
最後營救計畫的前一天
日軍覺得勸降的計畫快要成功之時
中村大佐卻對橫山勇指揮官讚賞說
當初指揮官的懷柔政策是正確的選擇
現在才能勸降成功
但是一開始中村大佐卻是最反對懷柔政策的人
這時作者也是藉由在旁邊看到這一幕的兩個人的想法
來訴說這荒謬的一幕
比較死腦筋的井上大尉
對中村大佐非常不以為然
想說明明當初你是最反對懷柔政策的人
現在怎麼可以說這種鬼話
但是醫官(我忘記名字了)這時候想得
卻是這個中村大佐可以馬上拍上司的馬屁
轉變自己的立場
讓這個計畫好像自己也是支持的一樣
預料將來這個中村大佐在官場上
一定是前途無量
我覺得作者常常用這種場景
藉由書中角色之口
來訴說自己的官場心得
我人生經驗卻也好像印證了這幾幕
確實我在職場上都混不好
因為這種主管的心態揣摩
以及迎逢拍馬屁的技巧
我實在不好
常常會有抑鬱不得志的心態
但是經過這部小說裡面的政治角力描寫
我也看得比較開了
畢竟這個社會本來就是這樣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人成功我失敗的原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