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語堂生平事蹟和個人簡介以下轉載這篇文章可以參考。



另外個人補充幾點:



一、林語堂在六十歲時的英文著作《從異教徒到基督徒》(中文版譯者胡簪雲名為《信仰之旅》——論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這本書,可讀性相當高。



二、他的《京華煙雲》曾獲評選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作品,也是第一位擔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的華人。



三、在他八十大壽之時,台灣作家曾虛白送給這位「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幽默大師的一句話,林語堂最喜歡:「謝謝你把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以通俗白話的方式介紹給全世界。」而事實上,林語堂確實是貢獻最大的,就連前美國總統老布希都曾說過:「林語堂直到現在仍影響著美國人的中國觀。」



四、台灣作家羅蘭有一篇文章《一代哲人的信仰之旅》(收錄在羅蘭小語第五輯《從小橋流水到經濟起飛》)中提到:林語堂儘管晚年仍然「重回基督教」其實是「很不得已」的,他對於中國的道家不能「好好」成為一個道教深表遺憾;最後「無奈」只好把他對中國老莊哲學中「道」的形而上信仰的部份,寄託在基督教的「上帝」之中。真是一針見血,一語道破林語堂文字背後蘊含的真意。







《百年學人》/幽默大師/林語堂/◎鄭貞銘



如果說林語堂有哲學的話,那是「雜燴哲學」,他把偉大的現實主義、不充分的理想主義、很多的幽默感以及對人生和自然的高度詩意感覺加以揉合。



台北陽明山腰間,從空中往下望,可以看到碧綠翡翠簇擁著一顆白鑽石,鑽石的邊緣還鑲著藍寶石──那是一座白色的屋子,一片片海藍的屋瓦迎著午後陽光,瑩瑩發亮。這裡是幽默大師──林語堂安度晚年的地方,而在林語堂先生去世後,這幢耀眼的白色建築物,便成為了現在的──林語堂紀念圖書館。



這個紀念館現在由宜蘭佛光大學負責經營,儘管定位為文學沙龍,但是硬體的參觀就是一項親炙大師丰采的旅程。從西班牙式庭園、大師依人體工學自行設計的家具、到大師生前偏愛邊吃西瓜、邊欣賞風景的陽台等,都可以懷想大師生前瀟灑風姿。



林語堂先生成長於福建鄉間,日後到上海就讀聖約翰大學,初抵大都會,目睹上海不少富裕人家蓋的是西班牙風格式建築,留下深刻的印象。直至一九六五年回到台灣,蔣中正總統推崇他畢生的成就,特地在陽明山擇一塊地,蓋一座房子,讓這位揚名國際的文學家得以安享晚年。這時候的林語堂已經年高七十有一了,一時間,竟又勾起他的前塵舊夢。走遍了世界,看盡了人生,到頭來這位本名叫「和樂」的文學大師,依舊念念不忘年少時的那幢房子。



一溜粉白圍牆依著仰德大道的斜坡而建,一扇大門立於中央,從前是紅色,如今已換成了銀色鋁門。房子雖是西班牙風格式造型,清幽的水池邊栽種翠竹、蒼松的庭園,卻是典型的中國風格。房子內部,這一房和那一房相連,臥室也和書房相通。改為紀念館後,又把客房和廚房打通成長形房間,也就是今日我們所看到的開放式圖書館。

照理來說,林語堂從小在教會中長大,應該會是一個愛主、事奉主的PK(Pastor's Kid),但是當他步入成年後,為了修道工作而進一步研讀聖經時,他發現自己在理智上無法超越,越過「神學的戲法」,而完全丟棄了從小所聽所信的信仰。



號稱「中國幽默大師」的林語堂,生於民國前十七年(一八九五)十月十日,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原籍福建龍溪。他是一位牧師的兒子,父親林至誠身為牧師,在家中不只教導基督教的知識,也充滿了愛。



民國八年,林語堂進了哈佛大學研究比較文學,獲碩士學位。翌年前往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語文學。同時也和廖翠鳳女士結婚。廿八歲時就拿到了博士學位。



林語堂在進哈佛及萊比錫之前,在民國五年考進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文科,畢業後到北京清華大學教英文。一九二三年,長女如斯在廈門出生。此時他正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一九二四年又執教於北大與北師大。民國廿一年創立「論語」半月刊。提倡幽默小品文,因而被稱為「幽默大師」。一九三四年,創立《人間》半月刊,是中國第一種純粹是小品散文的刊物。又於廿四年創刊《宇宙風》半月刊。同年以英文寫作的《吾國與吾民》在美國出版,立刻成為暢銷書,並被視為有關於中國人及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其後著作《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中國和印度的智慧》、及《蘇東坡傳》等廿餘種著作,極受推崇與歡迎,而且還有各種文字譯本。



林語堂被譽為是中國的幽默大師,起源於一九二三至二四年間,他發表的兩篇提倡幽默的文章。一九二四年五月廿三日,他發表在「晨報副刊」上的〈微譯散文並提倡「幽默」〉,和同年六月九日刊於「晨報副刊」的〈幽默雜話〉。幽默作為一個審美範疇,雖然普遍地存在於古今中外的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然而,在中國傳統的文論中沒有幽默這一術語。幽默一詞傳入中國,首先要歸功於林語堂,他首創把英文Humour譯為「幽默」。



在三○年代的中國文壇上,以林語堂為中心,以《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為陣地,有一批積極提倡幽默、性靈、閒適的作家,組成一個文學流派,人們稱之為論語派。論語派是以不左不右的姿態踏上文壇的。一九三二年,《論語》半月刊創刊伊始,林語堂就再三表明《論語》不左不右的中間立場,並且在每一期的《論語》的封裡還刊出十條「同仁戒條」,提醒所有的撰稿者要以「戒條」為準則,與編者一起保持刊物的中立態度。



《人間世》和《論語》一樣,也是林語堂主編的刊物,但這兩個姐妹刊物在問世以後的遭遇卻大相逕庭。如果說《論語》創刊似是旗開得勝;那麼,《人間世》則剛一誕生就成了眾矢之的。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人間世》創刊,由林語堂撰寫的「發刊詞」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並且界定了小品文的內容「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為人間世,除遊記詩歌題跋贈尺牘日記之外,尤注重清俊議論文及讀書隨筆,以期開卷有益,掩卷序有味,不僅吟風弄月,而流為玩物喪志之文學……」這一段發刊詞後來曾成為反對者攻擊的靶子,文中的「宇宙之大,蒼蠅之微」一句更是不知被嘲笑了多少遍。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動搖林語堂提倡幽默文字、性靈文學的信念。三○年代,他不僅勾劃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遠景藍圖,而且還確定了「幽默──性靈──閒適」文藝觀的理論框架。這時,林語堂已從周作人兄弟麾下的一員《語絲》戰將,變成了掌著帥印的《論語》主帥。每當他的文藝主張受到大規模的攻擊時,他都要挺身而出,保衛自己的文藝觀念。



有一次,林語堂先生在台北參加某院校的畢業典禮,很多人發表長篇大論,輪到林語堂先生講話時,已經十一點半了。林語堂先生便站起來說,「演說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當他話一說出口,觀眾鴉雀無聲,然後爆出哄堂大笑。報章雜誌也開始紛紛引用,變成林語堂先生靈機一動所說的最佳笑話之一,也是語堂先生「幽默」的最佳代表。



還有一則笑話,也傳遍全球:「最理想的萬國生活便是住英國的房子,用美國的水管設備,雇中國的廚師,娶日本太太,交法國的女朋友。」這是在巴西愛格利港的一個集會上說的。語堂先生的言論及文章中,處處可發現令人莞爾的「幽默」。



語堂先生是個多才多藝的文人,他除了擁有許多著作外,也曾在三○年代時,發明過簡易操作型中文打字機。在現在的陽明山林語堂先生的故居中,依舊保留著這台讓林語堂投入了大量心力,卻也害他差點破產的「明快打字機」。



如果說林語堂有哲學的話,那是「雜燴哲學」,他把偉大的現實主義、不充分的理想主義、很多的幽默感以及對人生和自然的高度詩意感覺加以揉合。



一九七一年,林語堂先生長女如斯在台北自絕身亡,享年四十九。如斯的死,對語堂先生打擊甚大,其妻也因此在精神方面呈現不穩定的狀態;此後,兩人令人感覺老了很快。



一九七六年三月廿二日清晨,語堂先生因頭暈、嘔吐,住進香港瑪麗醫院,經過治療和檢查,情況逐漸穩定。然而三月廿六日時,病情轉為肺炎,曾連續發生九次心臟失靈,終在晚上十時十分逝世。

 

 

參考資料 http://www.wfdn.com.tw/9204/030411/news/041111-1.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11053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