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人力銀行民調亂象肆虐 惡整上班族薪資!

姜清凰╱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勞工找工作透過人力銀行是現在求職的主流,從民國九十年開始百家爭鳴,如主流的104、1111、myjob、9999等,到至今也有104、1111、yes123、518以及勞委會所屬的ejob等,因為人力銀行的過度氾濫與競爭,造成許多人力銀行爭相透過各種聳動、奇怪議題來搏媒體版面,同時在新聞上刻意討好資方、唱衰勞工薪資。這種畸形發展情況多年下來,使人力銀行雖然不具有民調的專業性、甚至扭曲或亂做民調,但它們卻長期以民調的形式來唱衰勞工的薪資、福利,藉以引起社會矚目、達到品牌曝光宣傳、以及討好企業主的效果。十數年下來,許多不實、不精準的調查數據與新聞宣傳,長期誤導、並且「積非成是」的影響了企業主管們的薪資資訊,成為害死你我薪資的元凶之一,並且年復一年、持續的惡整全台灣的上班族。


台灣早期的人力銀行相當多,如宏碁大觀園、千里馬等。後來在1111、104、myjob、9999等人力銀行陸續加入、點燃新聞戰火後,自民國90年起人力銀行間的新聞競賽、搞民調變成常態。就連新聞界,原本人力銀行的記者屬科技網路線,但因為人力銀行發出的新聞太多,而且還涵蓋立法院、財經、科技、社會等領域,所以有媒體還產生出所謂的 「人力銀行線」,專跑人力銀行來處理這些人力銀行不斷發出的新聞。當時許多記者甚至只要逢重大議題、重要節日,就會找人力銀行的公關來供稿,滿足對所屬媒體交稿的需求。這種情況在幾年前由自由時報關係企業的yes123、電視廣告相當多的518人力銀行加入戰局後更為激烈。


許多人力銀行業者為了應對媒體的公關就相當重要,不但要滿足記者的專訪與創作,還需要常常創造新的主題來滿足媒體的需要。但勞資議題畢竟有限,於是乎把新聞當製造業也變成人力銀行公關部門的工作。比如某家人力銀行曾經創造出「將近5%大學女學生以援交當打工」,做為新聞宣傳素材,汙名化大學生;這樣的新聞公關模式、十數年下來,成為各人力銀行樂此不疲的行銷手法。只要上網以人力銀行做為關鍵字,就可以查到無數、橫跨民國90年迄今的各種光怪陸離的新聞。


只是人力銀行的新聞如果只是為了宣傳,商業行為本身無可厚非。然而問題在人力銀行的調查多屬網路問卷,本來就不具備統計學上抽樣的科學基礎,連隨機抽樣都稱不上。每次調查頂多回收一千多份,只要去注意每一次人力銀行所發出的問卷調查,就可以發現人力銀行對上班族的調查根本不敢公布「回收率」。因為每次發出十數萬、或數十萬份的問卷,每次回收卻都只有一、兩千份,這種回收率如果公布出來,這種1~2%的回收率,根本不具備統計學上的參考價值,更不用談甚麼大數法則的準確性。


而對多數勞工來說,實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人力銀行所公布的薪資調查。這是因為許多企業為了維持公司在徵才時的薪資優勢,或者了解公司的薪資水平,需要取得薪資的平均行情做為參考。要取得薪資報告,通常是透過極少數外商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或是人力銀行。而來自人力銀行的調查報告,因為一般公司HR通常不願意回答薪資問題,特別是有制度與薪資較高的大企業,HR基於保密的立場更不可能回答,因此回答問題的通常以薪資偏低的中小型企業居多,但回答的人數也不多。根據經濟部的資料,台灣的企業家數高達125.5萬家,但人力銀行的薪資調查能擁有的樣本資料的根本不到一萬家,而且幾乎都是薪資偏低的中小企業薪資水平,占整體企業比重連1%的比例都沒有,這個數字比同性戀占人口的比例還要低,在統計上根本沒有參考的價值。然而這樣的調查報告卻被人力銀行拿來大肆渲染與行銷推廣,企業的HR在不經思考其信度與效度下,長期下來都拿這樣的調查報告來回報公司、訂定薪資政策,這樣的情況經年累月的誤導了一般企業的薪資政策,更因為時間累積、讓一年的錯誤成為長期的慣例,長期下來更成為打壓勞工薪資的元凶之一。

此外,許多人力銀行為了發表炒作聳動的議題,基於人力銀行的立場,最常拿來操作與玩弄的就是勞工「薪資」與「失業」的主題。如果只是薪資成長,沒有新聞性;如果只是就業率提高,吸引不了媒體注意;只有薪資衰退、裁員、失業率暴增這些主題是吸引媒體的焦點;因此人力銀行不斷地往這些主題操作,「畢業生七成失業」、「薪資大幅衰退」、「八成企業凍結薪資與人事」等等主題便不斷占據媒體版面,企業主也樂得配合順勢操作,每年都告訴全體員工要共體時艱,公司賺錢的時候薪資微調或不調整,公司不賺錢的時候就是減薪,公司賠錢的時候乾脆就無薪假跟裁員了。總之員工要調整薪資,在人力銀行不斷地協助放話題恐嚇之下,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景氣好的時候想跳槽,人力銀行威脅你這樣會不受企業歡迎;景氣不好的時候,某人力銀行老董甚至還告訴新鮮人,不拿薪水去企業當義工學習也沒關係。古時候就連當有錢人的家奴也都還有飯吃、有微薄的工資,台灣曾幾何時景氣差到要人力銀行來告訴民眾去幫企業財團當沒錢的義工,還得吃自己、住自己、交通油錢自己包?雖然勞工薪資不振的責任不全是因為人力銀行,然而人力銀行長期的誤導與渲染,也要負起相當的責任。


但問題是,面對這許多調查內容有問題的人力銀行,按理媒體應該為專業進行把關的,為什麼反而甘願被人力銀行拿來當作新聞宣傳的工具呢?因為現在的媒體只對話題聳動感興趣,專業性跟正確性已經不是媒體把關的重點,只要有話題、媒體就愛報;二來對記者來說,可以等著服務態度良好的人力銀行公關來服務、為你供稿,缺稿的時候可以把人力銀行的公關當作供稿機、請他們供稿充版面,特別是連假或是春節期間,還可以幫記者準備備稿;逢年過節還有禮品可收,某大媒體的記者還可以指定禮品、要求人力銀行送甚麼月餅、哪家飯店的粽子。而一家知名人力銀行的公關主管,與媒體關係好到可以與這些媒體主管、談話性節目的媒體人一起去上酒店慶生、把酒言歡、甚至還招待一同出國,有些人力銀行的公關部門多達十數人,開一間公關公司綽綽有餘。

在這種扭曲的情形下,台灣本來就弱勢的勞工,一方面要依靠人力銀行找工作,一方面卻又得飽受人力銀行資訊上的欺凌,更諷刺的是,人力銀行一方面拿你的履歷表當做賣給企業的產品,一方面卻也不斷地在新聞與行銷資訊上打壓你的薪資與福利,間接的造成你的薪水「凍結」,一方面還厚臉皮的扮演你的導師、你的神,以求職專家的角色自居,告訴你如何找工作、如何跟老闆相處、如何不被開除,如何才能爭取加薪,如何才在職場生存。但值得玩味的是,其實許多人力銀行所謂的專家,也不過就是一般的職場勞工,這些所謂的求職專家,最後也是被所屬人力銀行一腳踢開,此時,人力銀行所謂職場專家的角色,不過是一場笑話與迷思,勞工不靠自己的專業與態度,卻去迷信靠打壓勞工大賺其財的人力銀行專家的話,就如同請鬼拿藥單一樣,看著自己的薪資越來越虛弱而已。人力銀行對勞工市場的新聞惡戰,就如同許多炒手在股票市場中亂放話一般,後者影響金融市場秩序,前者也破壞勞工薪資市場秩序,如果出面約投顧是金管會的責任,那麼政府是不是也應該好好約束一下這些人力銀行,管管人力銀行亂象呢?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es 的頭像
    James

    牛仔帽與墨鏡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