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虎式拳擊祕笈精華大綱}
阿虎教練的手稿影本
(原版已經遺失了,只剩下影本)
編者整理後的版本
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追求身體鍛鍊的極限,格鬥技巧的提升就是=變強。
有方法的練拳,到後來身體會告訴你怎麼打拳,練拳是越接近出拳的動作越正確。
正確練拳分為三個階段:
1.姿勢標準:注意出拳時另一手的防守位置,重心擺中間前後1/3移動。
2.流暢速度:圓弧的關節畫圓握拳點如:擦玻璃,正轉逆轉帶動關節。
3.力量爆發:瞬間的握拳,連續攻擊組合拳要求:弧度小.速度快.防守嚴。
三種出拳方式的要領:距離角度重心
直拳:距離{重心不過2/3}前後的力量加轉拳頭的力量。
勾拳:角度{不過鼻子}左右腰1/2的力量加轉拳頭的力量。
上擊拳:重心{不過鼻子}上下膝蓋加轉拳頭的力量。
出拳的方式分:左右長中短
出拳不過鼻,以免破壞自己的重心。
拳法有:撥打擋掃勾
關鍵:速度.力量.體力
連結:圓有大.中.小關節。
[編者註]:
所謂的大中小關節,以手臂為例子,就是手腕.手肘.肩膀三個關節。由拳頭來帶動這三個關節的轉動。阿虎教練教學時常常強調:人是關節動物,所以武術也是關節的變化而已,武術原理都大同小異。
要領是畫圓:手部畫圓;身體畫圓。
出拳腳步注意:距離.角度.重心
身體配合出拳的節奏與重心的移動,腳步的移動。
直拳是前後的力量;左右勾拳是左右的力量;上擊拳是上下的力量。
拳擊是全身運動,不只看到手在動身體跟腳也在動。
我不要求刻意轉動腳步或腰部,我認為拳頭會自己讓身體(手腰腳)配合。
攻擊是擊倒對手,防守是不被對手打到,攻守並重。
在攻擊中注意防守,在防守中找機會攻擊,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短攻擊:洗臉;中長攻擊:反面洗臉。
對打的境界劃分:敢打->會打->打的好
拳擊(or武術)的最高境界:擊倒對手,不被對手打到(or打的到人,不被人打到)
武術萬流歸宗,大致上都同原理。(哈哈)
比賽獲勝的關鍵:體力.技術.力量.鬥志,以及練習.練習.不斷的練習。
手靶{又叫引靶;引導修正學生正確的出拳姿勢。}讓他們知道正確的打擊方式。
PS:拿靶不是讓學生隨便亂打,那乾脆叫他們打沙袋就好了。
輔助運動:
1.鬆緊抓拳
2.十公分旋轉手腕拳頭握拳
3.階梯衝刺
4.拳頭打椰子樹或手臂撞擊椰子樹
訓練流程:
1.熱身操
2.空拳三回合(拉筋熱身與節奏速度)
3.打靶三回合(引導正確出拳姿勢)
4.沙袋三回合(訓練打擊力量)
5.撥打模擬(訓練反應增強對敵經驗)
6.輔助重量或跑步
拳擊訓練用語(日本語):
刺拳(jab) - 價普
直拳(cross or straight) - 賴斗
勾拳(hook) - 互鼓
上擊拳(upper cut) - 阿霸
前後 - 駛短步
轉彎 - 賽豆
U型閃避勾拳動作(rolling) - 柔另
防守(defense) - 咖法
手靶 - 米豆
[編者註]:
因為台灣的拳擊,是從日本傳回來的。日治時代由洪欽懋先生,到日本東京專修大學讀書時學習拳擊,並加入東京BG拳集俱樂部,師從佐藤東洋先生。二戰爆發後回台在彰化二林教學,所以留傳下來的練習用語都是用日文。(參考"二林拳擊發展史")
拳擊阿虎
編者結語:
只看這個的話一定看不懂阿虎教練再寫些甚麼東西,必須跟阿虎教練練習過才知道他在寫甚麼。
這只是把教學的重點整理起來而已,並沒有太具體的教學說明。
原版 - 以下轉貼字阿虎教練的部落格
正確練拳階段:1姿勢標準'2流暢速度'3力量爆發'
距離角度重心
距離:直拳{重心不過3分之2}前後的力量加轉拳頭的力量
角度:勾拳{不過鼻子}左右腰2分之1的力量加轉拳頭的力量
重心:上擊拳{不過鼻子}上下膝蓋加轉拳頭的力量
關鍵:速度力量體力
連結:圓'大中小關節'
拳法:撥打擋掃勾'''
要領是畫圓''手部畫圓'身體畫圓'
腳取距離角度重心
拳擊是全身運動'不只看到手在動身體跟腳也在動
在攻擊中注意防守'在防守中找機會攻擊'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最高境界:打的倒人不被人打到''
武術萬流歸宗'大致上都同原理'''哈哈
手靶{又叫引靶~引導修正學生正確的出拳姿勢}讓他們知道
PS:拿靶不是讓學生隨便亂打'那乾脆叫他們打沙袋就好了
資料來源